劇本是一齣戲的霊魂,生動地反映出;人與人、人與事的構合
現實與想像的佈局。而書寫劇本前,應該是考量幾點的要素:
如「主題的確立「時間場域的設定」及「角色的選択」一個好
主題即是一齣戲的台柱。
一.主題的確立
①設計綱要與故事進行的軌跡
以「組成故事」的方式来寫,亦是一種劇本編寫的技巧,如果
不知如何下筆時,這也是尋找材料的簡單方法-試著従不同的
故事中、採取相同角色,加以組合。如「仙履奇縁」裡的巫婆、
「七個小矮人」裏的巫婆、「小紅帽」裡的狼、、、、、二個
巫婆和狼的相遇,透過進一步的想像、編造,便可以產生另一
則趣味橫生的‘新’的故事;這也便是「組成故事」的一種創
意發想。
②以「特定主題」作為予盾的原由,再試著解決這個「矛盾性」
可以自行安排創造、採用相近的故事,切入主題。一般故事或
戲劇的結構,概分三個步驟,亦即出現一個「難題障礙」,然後
找出「解決的方法」,根據解決的方法,最後得出一個適當「合
理的結局」以「試行錯誤」的方式、「切入問題」然後、解決
問題,最後導出合理的結論。
③必需合理性
所定主題、劇情不能違反教育原則
観衆観劇、有時似一塊吸收力強而缺少冷静的判斷力,我們要
透過一個具體的事件活動-敍述「人、事、物」交織互動的場
域時,以劇作家的「眼」来觀看世界、引導處境的待人解決的
方式,這亦是一種思想的啟發、無形中意識的灌輸,故而不得
不審慎選択劇情的藍本。
二.時間、場域的確立
從主題所定的「時間」之後,對於當時的環境及場域的安排、
都應有事先的調査和探討。
而相對於「場域」、成為劇作中、佈局於背景重要的因素。
而場景的變化不宜太快、因為矛盾可以製造劇情的高潮,吸
引觀眾進入事件過程中,一步一步骰擊觀眾的意識,進而引導
或解決問題。這其中、潛移默化視聽者的思想與價值觀、如果
無法獲得適當解決、而呈現「空白」戲演不下去了、該怎如何
是好?
在此時、新人物的創造或可引發新問題、新的矛盾或衝突;而
使「戲」就可以繼續下去
三.人物角色的安排
劇裏的角色代表人生的萬花筒、故事人物的的安排即代表人生
的思想!
人物個性的塑造;以不同的角色,個性、思維自然有所差異,
同時亦是一種價值觀念的呈現。在不同的故事情節中,必有不
同的發展空間。
話語腔調(口頭禪)、造形與習慣動作等、、、都是突出於舞
台戲劇人物的塑造,可從造型、動作與說話之上作変化。
例如、劇中的巫婆與大野狼或許受難、或許掉入煙囪、也可能
以改過向善幫所有弱勢角色、建造堅固的屋頂。然後成為一個
人人尊敬的慈善家、、、。這就是一種想像力的延伸。
編寫兒童劇時,可以多試著改變不同的結局;結局變了,整個
故事便能給人煥然一新之感受。且對話要合理化、口語化。
在戲劇裡面,往往不得不動用「旁白」來輕鬆帶過;而「戲劇」
是在舞台空間「對話形式」的「演出」,若動用到第三者的旁白,
便有淪於「說故事」之感;畢竟觀眾是在看戲,而不是在聽故事;
戲劇中的故事該由劇中人物直接演出,而不應是第三者的間接旁
白。這一點也是寫作劇本時須要注意的。
四.娯楽性與趣味性並重
許多戲劇的趣味,絕大部份表現在動作與對話(科白)之中,重
複一個滑稽的動作就可以營造出笑料,而對話要兼具娯楽性(有
趣),也就是在戲劇進行中,不時穿插製造一些言語的笑點,讓
觀眾開心的元素,亦是劇本中其趣味性,不可或缺的要件。
戲劇在電影、電視還沒有發明以前,即肩負著社會壓力疏導的作
用,並具有很深的娛樂、消遣性格。日本的「吉本興業」之所以
廣受歡迎、在於、其具有很深的娛樂、消遣特色。
或許也可以説明:「戲劇是一種苦悶的宣洩」。而若観劇的對象
是児童、孩子是坐不住的,他們對不感興趣的事物完全沒有耐心
!兒童劇要透過演員的對話與行動進入孩子們的耳目,而要吸引
孩子們的心,其中有一個的秘訣,那就是製造笑話元素。
「笑聲」確實是讓世界運轉的最大能源,這也是戲劇存在的一個
普遍價值。所以,我們經常會在戲劇之中看到調劑人生的「笑點」。
幽黙的伏筆埋在劇情背後,譲笑點、出奇不遇地。等待捕獲孩子們
驚嚇的尖叫聲,従他們無意識中、發現「笑」才是讓這個世界運轉
的最大能源。
至於言語要如何「有趣」呢?
有位劇作家、説:可以瀏覽冷笑話、聽相聲、甚至看漫畫培養幽默
感四格漫畫,經常都能從起承轉合中,製造衝突、急轉直下,營造
出人意表的笑點;另外,劇中角色的命名,亦可從雙關或諧音中追
求趣味性的劇作中須具有某種程度的幽默感與自我解嘲的能力,在
「甘苦楽趣」中尋求一種創新、還要拉近和観衆的距離、在彼此的
互動中、一種専業技巧的演出、而呈現出「表演藝術」的美学意識。
0 件のコメント:
コメントを投稿